重庆华岩寺旅游网
巴山灵境,佛教圣地
  
位置:网站首页 > 华岩文库 > 华岩寺志 > 正文内容
华岩人物: 镜山和尚 高僧传
来源:华岩寺
时间:2023-01-23
阅读:
字体:繁体

高僧传

他们或修建庙宇,或奉迎罗汉,

或搬请藏经,或著书立说,

或创办教学,或整理寺志,

均竭力率全寺僧众为弘法利生作出重大贡献。

华岩寺自圣可开山,迄于今道坚法师任华岩寺住持绵延三百余年。历代住持为一时之选,龙象辈出,代不乏人。他们或修建庙宇,或奉迎罗汉,或搬请藏经,或著书立说,或创办教学,或整理寺志,均竭力率全寺僧众为弘法利生作出重大贡献。今据《万年簿)、康熙《华岩备志》、民国《华岩寺志》(重刻本)及《华岩杂录》、《禅关集》、《桂月集》、《巴山灵境华岩寺》(政协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史委员会2001年8月)等资料,撰成《高僧传》10人,其余则成《众僧信传》并附《历代主持表》(释宗镜辑)、《华岩寺法脉谱》(释道坚辑)。


镜山和尚

镜山和尚(1765-1843),字海元,当作“海玄”,作“海元”为避清圣祖康熙讳改。俗姓张,清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十月十五日出生在巴县一户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镜山小小年纪就下地参加劳作以维持生计。每当他看见有僧人走过时,心头总是羡慕不已。久而久之,人们问其缘由,镜山答道,出家人能够“遗弃名利,了脱生死”,因此萌发了出家大愿。


随着年龄增长,镜山出家修行的愿望愈发强烈,终于在二十四岁那年离家,投身华岩寺自耑和尚门下披剃。同年冬天,又在华岩寺玉亭和尚处受具足戒。玉亭、自耑二位法师均为远近闻名的高僧大德,年轻时都曾云游四方见多识广。镜山和尚投于他们门下,正所谓名师高徒。过了一段时间,镜山和尚以为自己生在本地,目光有限,很有必要出门远游,开阔胸襟。四年以后,他终于下决心告别师父,一路南行,先后于高旻寺参拜真月和尚,赴海宁参拜净德和尚,至金山参拜沧海和尚。几位佛门前辈都为镜山和尚的勤奋好学所感动,个个悉心点化,尽力传授。尽管千里迢迢,风餐宿露,镜山和尚却无怨无悔。就这样过了五年,在礼五台、游京都之后,镜山和尚回到了华岩寺。这时,他已经不再是九年前那个莽莽撞撞的年轻人了。自那以后的十余个春秋,靠着几位师父的指点和自己的苦行清修,尤其是对自利利人的身体力行,镜山和尚赢得了众僧的拥戴,于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按:重刻民国《华岩寺志·镜山和尚传》误刻为“嘉庆三十一年”)年春天被推为方文。五十三岁的镜山和尚卓锡上堂,讲经说法,”谆谆以自利利人、真报佛恩告诚大众”,弘法利生,不遗余力。


三年届满,镜山和尚退院之后并不置身局外,乐得清闲,而是一以贯之地实践自利利人的佛法要义。在创建塔院时,他不辞亲劳,一砖一木都躬亲料理。他将杭州天宁寺别具一格的五百罗汉妙相以柳木镂空浮雕募刻而成,历经艰苦,水陆兼程运回华岩寺,堪称我国佛教艺术的瑰宝(现存作寺大雄宝殿内)。其他如监修大殿、方丈、禅堂等等,他都不厌其烦,带领众僧,齐心协力。至于开辟山田、扩充庙产等有大功于寺庙的事更是不胜枚举。屈指算来,镜山和尚自二十四岁出家后的几十年中,无一日不以致力于教法为心。因此,虽然他少年失学。未能像先贤那样自幼诵习经书,但由于心中有佛,修行有方,加之得高僧点化,得云游博闻,耳濡目染,日积月累,亦能悟彻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一切修行应以自利利他(人)并重的“菩萨”之道。“腹有文章气自华”,平时,镜山和尚与人交流,名言奥义不经意间奔于舌端笔下,闻之戏之,几可与古贤并驾齐驱。《华岩寺续志)辑有镜山和尚所作的《纯一老和尚像赞》,所赞纯一和尚系“黔(贵州)省出世大老”,道光二年(1822)曾在华岩寺登方丈席。《像赞》寥寥数语,多用迭字,如“历历明明,脱脱洒洒”。紧接着“一双正眼、透尽尘沙。主席三载、道扬天下”。朗朗上口而语甚贴切,窥斑可见其文字功底。又在《自成老和尚像》(自赞)中,用语平实谦和,切合镜山和尚一生秉性,诗云:“寒袖一生未得闲,如似白牛住世间。佛法世法各不会,大道只在一念间。千万辛苦忘岁月,时时不离性中天......”细品其诗,用辞清丽,不事雕琢,秀雅耐读。


道光二十三癸卯(1843)九月初五日,享高龄、负盛名的镜山和尚坐化寺中,享年七十有八,僧腊五十四。灵塔建于大老山,其所著语录两卷,由弟子隆绪、大云等编刊传世。

纂著者说:本传主要参考民国《华岩寺志》张宗祥《镜山和尚传》。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