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华岩寺旅游网
巴山灵境,佛教圣地
  
位置:网站首页 > 弘法专栏 > 佛教常识 > 正文内容
修行者的六大 “修行要诀”
来源:重庆华岩寺
时间:2024-07-29
阅读:
字体:繁体

佛教把修行划分为信、解、行、证四个阶段,具足这个过程,才是修行者的圆满正觉。学佛人应当对修行的先决条件有所把握,在修行的道路上才不会出差错,这些先决条件有哪些呢?

修行要诀

01、发大心

学佛首要在发心。如经云:诸佛如来因众生而起大悲,因大悲而发菩提心,由菩提心而成正觉。发菩提之心,方获正觉之果。省庵祖师曾写下《劝发菩提心文》,其中专门介绍了发心的差别,即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发心宜正不宜邪,要真不要伪,宜大不宜小,要圆不要偏。有圆满广大之发心,才真正具备修行的资本。否则便如漏囊渡海,无有是处!

 

02、定宗旨

学佛宗旨,在乎出六道苦海,了二种生死。不受世出世间一切苦厄,自觉觉他,广度众生。要达到上述目标,便要开智慧、破无明。慧由定起,定自戒来。欲修戒定慧,必由闻思修。目标宗旨既明,中途方不疑退,一心精进,此生必可成就,不管修何法门,都是同此目的,同此宗旨。

 

03、明修义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于一切行住坐卧之时,检点观照自己,及时改正不足。在佛堂打坐、诵经、念佛、礼拜,当然都属于修行,但如果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只把“修行”局限在一时一地,以为走出佛堂便可放纵身心,那便是错失“修行”之真义了。

修行还应常观世间一切皆平等,观自己与佛本来不二,因起无明之病,便溺轮回苦海,修行,便是要恢复本来面目,至心不可得,光明自在,起一切妙用为止。

 

04、求正法

佛陀说法都是应机施教,以去除众生的执着为目的,教法如药,随症取用,能治病者即为良药,若不知道医师对症下药,反一味执着某味药物,以为除此之外皆非佳品,这就难免错误了。

欲解正法,先求良师。要常常亲近善知识,以恭敬心闻法,从善知识的身教言传中,改造自己杂染的三业,丰富自己清净的生活,使善法功德与日俱增。

 

05、示要诀

凡夫与佛,本体不二,只是未达果觉之位,才叫凡夫。然此自性与佛毫无区别。只要一觉,就是彼岸。为何不觉呢?就是因为起心动念都在妄想执着。常能觉知自己的执着,自我觉醒,久久纯熟,功夫便能上路。

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只是随缘,要善恶分明而不起我见,常与自己脾气奋斗。我见就是执着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我存在,我见不除,生死难了,断我见,破见思惑,才能够了脱分段生死。

世间千万种大事,都抵不过一个死;千万个死,还抵不过一修;而千万个修,又抵不过一觉。觉则心空,此是最上福德。当知众苦只因不觉,极乐无过明心。

 

06、防诸病

在修行过程中,要谨防如下弊病。

勿苦修,修行当如调琴,琴弦过松固然不可,琴弦过紧,同样也无法正常弹奏乐曲。勿盲修,不愿闻思,仅依照道听途说,自以为是地盲修,便如在迷雾中行路,难以真正达到目标。

勿压修,也就是不要硬求压住妄念不起,试图压住妄念,便如石压草,石开草长,或得定于一时,必流弊于日后。要时时以正念观照,釜底抽薪,妄念自消。勿贪修,也就是不要四处“跑庙”“拜师”,要知道一门深入才有成果,心不能专注,东跑西走只是枉然。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