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的概念
“净土” 这个概念,在佛典之中,完整的表述是 “清净的佛土”。所谓 “净”,就是清净、庄严;所谓 “土”,就是地方、世界。因为它是以 “清净功德” 庄严的国土,所以就称为 “净土”。
文| 道坚法师《净土宗概论》
「净土溯源」
净土的概念(二)
按照唯识宗的说法,“佛土” 则分为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三种。“法性土” 是佛的自性身所居之土,从本质上来说,身、土都是 “以真如为体”,“不二无别”,之所以要这样分开来说,当然只是按不同的意义来“假名区别”。“受用土” 则分为自受用土与他受用土。“自受用土” 是自受用身所居之土,是以佛果无漏的第八识所变的无漏色蕴为体,对于凡夫来说,这是 “人所难测” 的;“他受用土” 则是他受用身所居之土,这是佛依平等性智,为十地菩萨所变现的国土。按照根器的优劣,也有所不同:对于地前凡夫来说,当然也是 “不能测知” 的。而 “变化土” 则是变化身所居之土,这是佛依成所作智,为未登地的菩萨、二乘、凡夫所变现。凡夫众生能够感知的,也就只有这个国土了。
而在天台宗的理论里,“佛土” 则分为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四种。“凡圣同居土”,顾名思义,就是凡夫和圣者杂居的国土。这种国土有净有秽。比如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凡夫也可以往生,但是这里是净土;“方便有余土”,就是为修方便道、已经断除见惑、思惑,出三界分段生死,但是未断无明之惑,所以在三界外受变易身的众生所生之土,也就是上面说的 “界外净土”;“实报无障碍土”,则是指修真实法、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所居的果报土;最后的 “常寂光土” 则是无明全尽,离二种生死的佛才到达的国土。
而按照净土宗的说法,则是依阿弥陀佛的法、报、应三身,建立法身土、报身土、应身土等三土。而我们通常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就是阿弥陀佛的报身所居的报土。
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似乎离得太远,那么古德们为什么要讨论这样的问题呢?要知道,佛教各个宗派倡导一种修行方法,不是随意而说的。佛法是系统、完整的理论,佛教的祖师大德抉择一种具体的修行方法,都要从佛法的整体立场上加以抉择、权衡。他们所作的解说(论),实际上就是对于佛陀49年所说的教法(经)的一种阐释。不同的时代会出现不同形式的特殊问题,而佛陀所说的 “经” 只是一个总原则,它必须要与具体的时代内容有一种沟通,否则就不可能被那个时代的人所接纳和理解,而这正是 “论” 的意义所在;同时,“论” 的成立必须依据 “经”,祖师大德提出的修行理论,要能够经受得起整个佛法体系的 “检验”。以上面所说的内容为例:净土宗说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报土”,但是,佛经里说,所谓 “报土” 是 “酬报因业之土”,往生西方净土的众生有凡夫,以他们的 “业力” 感得的 “果报”,怎么可能居处在这样的 “报土” 中呢?其他宗派提出这个批评意见,净士宗就必须对此加以解释,由此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理论问题的讨论。这也就是古德们要讨论这些似乎离我们的现实修行很远的问题的原因。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宗派的建立,在理论上必须是十分严谨的。
云端礼佛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分享此文,功德无量